分散度(degree of dispersion)

分散相的粒子大小因為幾個原因而對不同的乳化應用上而有決定性的影響。一方面來說,大小是影響乳化安定性的一個特定參數(specific parameter), 但另一方面而言,它亦是對影響潤滑效果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對磨潤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分散相的分佈程度(degree of distribution)就是分散度(degree of dispersion)。高分散度就必須關注在極小粒子,而較低分散度則常伴隨相對較粗糙的乳化(relatively coarse emulsion)。最常用來定義粒子大小範圍的膠束名詞(colloidal terms)如表1所示:

(表1)

粒子大小命名法

如果也將含皂溶液及其他不屬於乳化也不含油的系統也包含在內,上述所示所有的顯微(microscopic)及膠束(colloidal)範圍都可應用在金屬加工上,如表2所示:

(表2)

particle size ranges for metalworking fluids

所謂的單分散系統(monodispersed system)是指所有的粒子大小都相同,而多分散系統(polydispersed system)則代表粒子大小的分佈範圍非常寬廣,一些金屬加工的乳化液對單一粒子大小顯示出明顯的峰,而其他含有數個粒子直徑範圍者則呈現由數個峰結合的曲線(圖1)。

(圖1)

乳化液的粒子大小分佈

液滴大小分佈(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可用顯微(microscopic)或光學(photographic)法加以判定。經常被用來使用的技術為光散射法(light scattering methods)(雷射繞射法)(laser diffraction)與電子法(electrical methods)(Coulter Counter)。已知系統的液滴大小分佈能從安定性的測量計算而得。先進的量測方法並不也幾乎適合有高比例粒子直徑小於1μm,用於鋁壓延(aluminum rolling)以及板材或片材冷軋(cold rolling)的切削系統乳化液。

 

乳化液的黏度

使用在金屬加工上的油包水乳化液通常呈現黏稠(pasty)狀,而用於切削、抽線(wire drawing)或者壓延(rolling)的水包油乳化液則以稀薄液體系統(thin liquid system)為主。有許多因歷史經驗所制定出的公式被用來判定水包油乳化液的黏度,有趣的是,影響乳化液黏度的既不是粒子大小(分散度)也不是分散相濃度。乳化液濃度已由Hatschek方程式定義為:

Hatschek equation

η0是連續相(水)的黏度而Φ是分散相的體積分率。此方程式顯示只要二個參數就可以決定乳化黏度。然而,實際運用在金屬加工上的乳化液上時,即使所用的乳化濃度相同,微細系統(microfine systems)(粒子較小)的黏度卻經常比粗糙系統(粒子較大)來的更高。圖1為由Hatschek方程式所推得之黏度與分散相所佔體積分率的關係圖。

(圖1)

 

水包油乳化液在20度c下的黏度與分散相所佔體積分率關係圖

 

潤滑油中的表面張力與介面張力

表面張力(Surface tension)與介面張力(interfacial tension)在潤滑油中有其角色存在。碳氫化合物一般有較低的表面張力且介於20-30 mN/m的範圍內。石蠟化合物(paraffinic compounds)有相對較低的表面張力,而芳香族化合物(aromatics)則有較高的表面張力。潤滑油的低表面張力低使得它們能夠易於附著並溼潤金屬的表面。因為水的表面張力較高,潤滑油因此能保護金屬使其免於受到水的影響而生銹或腐蝕。一些具表面活性的化合物被當作添加劑使用在潤滑油中藉以加入例如清潔性、分散性以及防鏽性等特定性質。清潔劑及分散劑都會聚集在油氣介面(oil air interface)或者極性微粒(polar particulate moiety)上,但這些不會大幅降低表面張力。一些潤滑油添加劑的表面張力和接觸角度都已經被量測出來了如表9.3所示。一些多核磺酸鹽(polynuclear sulphonate)的表面張力和介面張力數據已被發表出來而熱動力性質也已被計算求得。

surface tension and contact angle of lubricant base oil and additives

表面張力與接觸角度(contact angle)的數值較小會使得潤滑油有絕佳的溼潤性(wettability characteristics),而最終會直接影響到例如流體薄膜厚度(fluid film thickness)的潤滑油參數。然而,上述結果也指出基礎油的表面張力並不因為添加劑而會大幅降低。經觀察得知與一般引擎機油所用添加劑混合,表面張力最多只下降了1.7個單位而接觸角度也僅下降4度。而加入ZDDP或者過鹼的磺酸鹽(over based sulphonates)甚至也只是些微的增加表面張力而已。然而,這些與其他的添加劑混合會帶來協同效應使得表面張力及接觸角度減小,因為使得相互作用力降低了。

 

 

臨界膠束濃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界面活性劑溶液某些性質如表面張力(surface tension)、蒸氣壓(vapour pressure)、電導度(electrical conductivity)、超音速(ultrasonic velocity)、黏度或折射率被測得是界面活性劑濃度的函數。這些性質在某一濃度下會有突然的變化或者不連續性。這種現象是因為界面活性劑分子產生累積而造成並且稱為在臨界濃度下的膠束。量測臨界膠束濃度對界面活性劑的應用非常重要。這些膠束存在溶液中如同具有熱動力安定性(thermodynamic stable)的分散物質(dispersed species),並且與單體的溶液不同具有獨特的性質。所以,一個界面活性劑溶液可視為單體及膠束的混合物。但是在高於臨界界面活性劑濃度或臨界膠束濃度(CMC)下的較高濃度,膠束將會是界面活性劑主要呈現的形式。所以,界面活性劑的整體溶解度,與膠束和單體分子的溶解度都有關係。界面活性劑的CMC及其性質易受電解質,溶劑的本質(nature of solvent)與溫度影響而產生極大的變化。舉例來說,C10、C12鉀皂與C14脂肪酸的CMC是水性溶液中醇類濃度的線性函數。臨界膠束濃度變化率的對數(log) 與醇或脂肪酸中碳的數目成正比。膠束的形狀與大小也會因為溶劑及其他添加劑的存在而產生變化。溶解的苯(solubilized benzene)會降低臨界膠束濃度並且會增加alkane sulphonates與脂肪酸皂的膠束大小。較高的溫度會降低CMC值。S.Paul與其同事使用自動的表面張力計(tensiometer)已經決定出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在二個不同溫度下的一些表面參數(surface parameters)。數據如表9.2所示: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nonionic surfactants and their mixtures

經研究,當濃度上升時,所有的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的表面張力會急速下降,直到達到臨界膠束濃度時才停止變動而呈定值。上述結果顯示出當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的成份提高時,CMC也會升高。然而,溫度上升,CMC會下降。EO成份提高時,每個分子所佔的面積也會升高。這樣的參數在欲合適挑選符合期待的應用方式的界面活性劑時非常有用。